前言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后,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进一步谋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本文立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地方国资负责人会议等重要会议,结合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对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工作开展解读研判。
█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脉络
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标志,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周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地方国资负责人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党未来五年执政治国的纲领性文件,重点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整体上延续了十九大后国资国企改革的主线,同时也作出了新的部署,主要表现为:一是赋予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赋予新内涵,不仅追求市场竞争力,还要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完成国家战略任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二是扩大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象范围,把民营企业也纳入了上述工作范畴,体现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图 1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国资国企改革部署对比
2022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遵循二十大的会议精神,明确国资国企改革需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从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制度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
图 2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
2023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地方国资负责人会议是党的二十大后,国资国企领域第一次重要的专项会议,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国资国企工作,要牢牢把握“一个目标”,突出“四个更加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实质性成效。会议同时明确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需要聚焦七大方面:一是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稳增长,发挥带动作用,服务国家发展;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三是加大国企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四是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承担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五是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六是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效能,不断巩固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工作体系;七是坚决有力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图 3 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国资国企工作重要原则
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可以看出,党的二十大以来,国资国企改革政策要求主要聚焦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三大方面,这将成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要工作目标。
█ 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趋势研判
为了进一步明确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中大咨询整理统计了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内容,发现2023年地方国资国企的改革工作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引要求下,重点聚焦战略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国有资本运营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等六大方面。下文重点聚焦上述内容研判新一轮改革重点。
图 4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工作重点统计
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公司治理、混改、市场化经营机制等,资本运营能力包括两类公司改革、资产证券化、上市等,现代产业体系包括链长制、科技创新等
❶
推进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2022年中央企业通过产业类子企业协同、央地融合以及两类公司联动的方式推进了多组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涉及矿产、粮食、能源装备、检测检验等多个领域。地方国资方面,除了广东、云南、上海等地着手开展二三级企业的专业化整合,多数地区仍处于集团层面的战略性重组阶段。
从相关会议内容和各地方工作包括看,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仍将是未来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央企业、安徽、河南、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地区均在重要会议公告或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了2023年重组的重点领域。可以看出中央企业整合领域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和清洁能源等;地方国资整合领域集中在钢铁、能源、粮食等领域。
图 5 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国企整合方向
❷
加大国企科技创新工作力度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在突破卡脖子环节和关键共性技术领域攻关中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长期性主题,尤其当前我国正面临美国技术封锁,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国家队”的作用,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国有企业的动能定位,加大国企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应坚持“四个面向”,重点做好原创技术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优化等“四个关键”,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图6 国企创新“四个面向”“四个关键”内涵
❸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和安全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导向,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碳达峰碳中和锻造新产业竞争优势,为国有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均以产业链“链长”制建设为主要形式,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任务。中央企业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公布两批产业链“链长”名单,并强调将进一步研究政策清单,完善分类监管和差异化支持措施,推进“链长”建设与考核激励、人才保障等现行政策制度有机衔接,营造深入推进“链长”建设的良好氛围。地方层面,地方政府重点以国有企业作为“链主”企业,加快本地战略新兴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例如广州公布的现代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中,涉及116条细分产业链,由国有企业作为“链主”企业的产业链数量达到54条。
图7 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参与现代产业链建设的情况
❹
提升国有资本运营能力
加大投资力度是2023年政府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近年来政府财政压力持续增大,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利用效率,成为政府保障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长期以来积累大量存量资产,相关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以10%的户数拥有超30%的资产,急需提升国有资本运营能力,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实现“腾笼换鸟”,创造更大价值。
图 8 国有企业相关指标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不含金融国有资产
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的重要主体,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数据显示,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营业收入、总市值和利润总额在境内上市公司的占比分别超过25%、65%、40%和70%。因此提升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质量,把上市企业打造成为现代化新国企的重要样板,是提升国有资本运营能力另外一个重点工作方向。
图 9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点数据
数据来源:WIND、《国资报告》
❺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二十大后,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治理成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且改革内涵也进一步体系化,形成了“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经营机制”的改革体系,并进一步聚焦以下方面:
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合理设计股权结构,优化股权体系,推动股权关系与管理关系相统一,建立企业现代治理的产权基础;同时,针对不同股权关系,形成差异化的管控模式。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重点做实董事会建设,完善董事会考核机制,加强外部董事管理,优化董事会、经理层授权机制和议事规则等。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双百”、“科改”、“创建世界一流”等专项行动为牵引,推动企业选人用人、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机制市场化改革。
推动对标一流价值创造。实施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强化企业核心功能,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
图 10 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治理工作体系
❻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地方国资负责人会议等会议精神,服务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的主要工作方向,其工作重点将聚焦四大方面:
一是推进数字国资建设。除了满足国资监管需要,更重要的是实现“政府部门-国资系统-国有企业”的数据资源共享,挖掘发挥数据资源价值,赋能国有企业发展。
二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创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授权体制,激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活力,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作用。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全面完成集团功能分类基础上,通过推进子企业的分类,细化分类考核;同时,结合国家、区域的战略导向,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引导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重大风险管控。重点完善、金融、财务、法律、房地产等风险管控;完善投资监管机制,加强项目投资后评价,提升国有企业投资效能;完善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加强企业金融业务监管。
图 11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工作重点
█ 结语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面向未来,国资国企将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