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政策洞察


一、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范政策出台背景

再制造产业是指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其产品涉及汽车、工程机械、工业设备、国防装备、电子电器等众多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已有几十年历史,并在再制造旧件回收、生产工艺和加工制造设备、销售和服务、技术标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达2000亿美元,中国再制造产业产值达1000亿人民币。作为再制造产业的重要构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以及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数量近1000家,占全国再制造企业数量的35%,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值达500亿元,占全国再制造行业产值的45%。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亦面临着再制造企业定义不明、再制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需相关政策保驾护航。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关键政策出台情况

我国再制造产业已开展了多年探索。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试点工作,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模在不断探索中稳步发展。201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允许报废“五大总成”开展再制造,从法律层面解决了再制造旧件回收合规性问题,有助于拓展再制造企业的旧件来源渠道,促进再制造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为规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为和市场秩序,保障再制造产品质量,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再制造企业规范条件、旧件回收管理、再制造生产管理、再制造产品管理、再制造市场管理、监督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而言,《暂行办法》重点突出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

重点内容

具体措施

要求再制造产品严格对标原型新品

明确再制造企业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责任主体,对再制造企业的内部质量管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检验水平及技术装备、环保设备作出了规范性要求;明确规定再制造产品的性能质量不低于原型新品,其在出厂检验检测、强制性认证、质保标准方面和新品执行同样的标准;要求相关企业销售再制造产品时需向消费者告知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再制造产品标识及说明,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并提供合格证明和售后质保证明。

规范再制造企业生产行为

对再制造企业生产行为的主要环节进行了规范,包括旧件检测鉴定能力,拆解、清洗、制造、装配、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相关废物处理环保要求等,以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

鼓励再制造产品应用

在规范再制造产品流通的同时,鼓励将保险与再制造行业深度融合,鼓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保险公司、汽车维修企业优先与通过认证的再制造企业合作,采用其再制造产品;鼓励政府机关、部队等公共机构优先使用再制造产品。

资料来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相关内容,中大咨询整理分析

三、政府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规范发展的主要抓手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涉及环节和主体较多,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公众消费意识转变以及行业规范化发展均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从业者,应了解政府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结合《暂行办法》等规范政策相关内容,未来政府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一是聚焦再制造行业发展重点,加强投资引导。科学引导地方和企业投资,防止行业投资过度、低水平重复无序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主体投资行为。

二是加大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丰富配件供给。通过政策宣贯、行业培训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鼓励政府优先采购再制造产品,发挥消费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再制造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确保再制造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融入多样化配件流通供应体系,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再制造技术研发。鼓励再制造企业、研究设计单位加快再制造重点技术研发与应用,解决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和工艺,推动零部件旧件回收和再制造产品质量控制等能力建设;对再制造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项目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