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技创新将有哪些新侧重?

引 言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22年中央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在备受关注的科技创新领域,今年重点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那么,今年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与以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释放出了哪些新信号?本文为您一一解析。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与深化体制改革是重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科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提升至60.2%,但对比世界其他科技强国,我国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迫切需要。

对此,继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再一次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及“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明确释放出增强基础研究实力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将成为未来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攻方向。

2007-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中大咨询整理

图1 2007-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1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也是支撑科技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逆全球化加剧、贸易壁垒高筑的形势下,我国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面临更大风险,因此增强供应链短板环节的基础研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从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上看,整体实力与世界科技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从研究投入上看,我国1996-2018年间基础研究研发投入占比均值仅为5%,与科技强国差距明显。

二是从研究产出上看,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中基础研究部分所占比例较低,ESI论文被引用率也大幅落后美国、德国、法国等科技创新强国,产出水平在量、质上均存在明显不足,最终导致我国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特别突出。基础研究具有经费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因此要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关键在于长期引导研发资金更多流向基础研究领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由此提出要“加强长期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结构,中大咨询整理

图2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结构,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构成情况,中大咨询整理

图3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构成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1

 主要国家ESI论文引用率,中大咨询整理

图4 主要国家ESI论文引用率,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技制度改革亟待提速。

为此,今年中央一是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当前我国各主要创新平台学科单一、领域狭隘、对重点领域布局不足,难以快速、高效地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今年中央的提法旨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合,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与未来产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二是强调要“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预计更多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将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方式。

三是强调要“深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旨在破除长久以来追求短平快和个人利益的科技价值取向,引导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长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

从我国的研发资金的来源上看,企业占据绝对大头,是我国创新活动的主要承载者。

若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就能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摆在了突出位置。

2013-2019年主要国家研发投入来源占比均值,中大咨询整理

图5 2013-2019年主要国家研发投入来源占比均值,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但从我国企业创新的结构上看,占企业总数大头的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活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企业的创新活力仍未得到充分激活。

具体而言,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战略意识较为薄弱,2020年中小微企业中制定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占比远低于大型企业。

二是创新合作观念较为淡薄,2020年中小微企业中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占比分别仅为26%、22.8%与6.1%,均远低于大型企业。

三是创新形式较为单一,2020年中小微企业中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占比均较低,微型企业中更是仅有2%。

2020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情况,中大咨询整理

图6 2020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1

造成中小微企业创新热情低、创新投入少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类型企业生产经营普遍承压,广泛存在资金难题。

而在全球疫情反复,供应链愈发脆弱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预期进一步转弱,资金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可预见这类企业的创新动能还将被进一步压缩。

2020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情况,中大咨询整理

图7 我国中小微企业将面临更大资金压力,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

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要从两方面来破解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困局:

一是鼓励创业投资。

今年中央首次提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旨在引导政府与社会资本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资金帮扶力度。

从全球风险投资的格局上看,我国该项指标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底投资总额达到600亿美元,但从2016年起占全球比重显著下滑,且与美国相比在各行业均存在较大差距,加大创业风险投资将为释放我国小微企业的创新动能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2010-2020年全球风险投资分布情况,中大咨询整理

图8 2010-2020年全球风险投资分布情况,数据来源:Venturecapital and private equity database

 2020年中国、美国各行业风险投资情况,中大咨询整理

图9 2020年中国、美国各行业风险投资情况,数据来源:Venturecapital and private equity database

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力度。

今年中央首次提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旨在通过增加税收优惠力度激励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32.8万家,若按该税收优惠比例进行估算,保守预计2022年全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将不低于2630亿元,可为该类企业减免约657亿元的税收,将极大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

 

三、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以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的着墨较往年明显增多,并将两部分放在科技创新章节之中,既突出体现了中央意欲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意图,又蕴含着中央将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深意。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然要求。

虽然从制造业规模上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高达28.6%,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

但从制造业发展质效上看,我国的短板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反映在生产效益较低、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够、高端化程度不足等方面,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

2022年,科技创新将有哪些新侧重?

图10 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益低,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强,中大咨询整理

图11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强,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我国制造业高端化程度不足,中大咨询整理

图12 我国制造业高端化程度不足,数据来源:UNIDO

补上制造业发展短板,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中央工作的重点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4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部署

一是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重点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

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基础,但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加剧了供应链的脆弱性,在此形势下中央着重强调要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稳链保链,意在突出要龙头企业的“链主”作用,通过其带来的潜在产能和政策倾斜聚集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构建强韧供应体系。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京东方和联想为例,在两家企业落户合肥之后,分别吸引了100家与70家上下游合作伙伴落户当地,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资金支持,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我国制造业新增贷款额占当年总新增贷款额比重已经由2019年的5%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14%,可预见在政策支持下今年贷款投向还将更多倾斜制造业领域,制造业新增贷款所占比重有望反超房地产业新增贷款所占比重。

我国新增制造业贷款情况,中大咨询整理

图13 我国新增制造业贷款情况,数据来源:证监会

三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不断发展壮大,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20年时已达11.7%,但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17%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中央今年意在通过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可预计今年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将在现有66个的基础上继续扩容,而新增产业集群仍将重点关注ICT、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我国制造业的突出短板环节。

我国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情况,中大咨询整理

图14 我国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

四是加大核心企业培植力度,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截至2021年8月,我国共有“专精特新”企业4762家,其中共有307家上市,而上市企业大多分布在机械设备、化工、生物医药、ICT、汽车等我国“卡脖子”问题突出的领域,今年重点提出对这类型企业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可预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弱项将加快补齐。

在工业4.0背景下,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必然选择。从总体发展情况上看:

一方面,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提升至39.2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另一方面,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较低,仍有较大发展的空间。

为此,今年数字经济被摆在我国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并重点就信息新基建与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做出部署。

信息新基建上,今年重点提出要“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

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从规模上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用机架总数已达500万,居于全球前列。

但从算力分布格局上看,西部地区很多省份的数据中心上架率还不足30%,算力过剩现象严重,而北上广深等核心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利用率虽长期处于60-70%的饱和状态但仍存在较大的算力需求缺口。

针对我国算力资源供需失衡这一问题,今年中央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预计今年机架规模将大幅提升至575-628万架之间,增量建设布局将重点倾斜供电、能耗、土地指标充足的西部地区,算力资源调度将体现统筹协同原则。

5G基站建设方面,目前我国5G基站建成数量已至142.5万座,较2020年翻了一番,但与2023年底建成255万座这一规划目标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为此,中央今年提出要推进5G规模化应用,释放出5G基础设施将大幅提速这一信号,预计今年5G基站新建数量将不低于48万座。

我国算力资源供需失衡,中大咨询整理

图15 我国算力资源供需失衡,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工信部

 我国5G基站建设进度,中大咨询整理

图16 我国5G基站建设进度,数据来源:工信部

数字经济产业布局上,今年重点提出要“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卡脖子”领域,而人工智能产业为未来前沿领域,中央的部署突出了补短板与关注前沿并重。地方今年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布局不仅贯彻落实了中央精神,多地还体现了强化优势特色这一特征:

湖南省为例,今年的数字经济产业布局中,先进计算、北斗应用、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车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光电信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为未来前瞻产业。

2022年部分省份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情况,中大咨询整理

图17 2022年部分省份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情况,数据来源:2022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最终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