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解读——改革篇|继续关注2023年国资央企改革发展的8大重点!

前言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以党的二十大为基本遵循,沿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明确2023年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本文从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发,总结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八大核心要点,回顾国资央企的工作成效,研判国资央企的改革发展趋势。解读分为建设篇(☜点击蓝字阅读详情)与改革篇,改革篇将主要对国资国企改革相关内容进行解析。

●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         着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         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

●         以上市公司为样板打造现代新国企

●         坚决有力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图 1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内容对比

图 1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内容对比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资委,中大咨询整理

一、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2020年至2022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伴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的基本完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专项工程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国有企业活力与效率实现质的提升。

今年是决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国资央企及地方国资国企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攻坚克难,补短板,强弱项,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国资央企抓住“清晰划分权责”的关键点,不断提升前置事项清单的精准性、分批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提升外部董事履职能力素质,实现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在“三能”机制建设方面,国资央企强调“落实见效”,通过刚性兑现考核结果、强化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精准激励等方式推动“三能”机制在各层级普遍化、常态化运行。同时,“科改示范行动”提质扩围,引领带动作用取得更大突破。一方面企业类型得到充实,科改示范企业由原先的209家,新增到了440家,其中有52家专精特新企业。另一方面,改革举措不断突破,国资委推动科改示范企业在不违反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四梁八柱”相关规定内容前提下进行大胆探索,支持企业针对性解决改革创新发展中的问题,激发创新活力。此外,国资央企持续深化分类改革,在国有企业更加清晰的功能定位基础上分类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图 2 中央企业分类改革主要成效(数据截至2022年中)

图 2 中央企业分类改革主要成效(数据截至2022年中)

资料来源:《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中大咨询整理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照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更好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的指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国资央企将着力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分类改革上下功夫,以系统完备的制度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以强劲活力带动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一是进一步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落实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特”之所在;二是以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抓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决策机制,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并充分授权放权,推动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独立市场经营主体;三是构建适合企业家成长的企业经营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落实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构建融“激励、约束、容错”为一体的长效机制,让更多国有企业经理人成长为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四是在推动共性问题攻坚克难的同时,坚持分类改革方向,进一步区分生产型企业、投资型企业、管理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着力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核算、分类考核,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更好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

二、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

近年来,国资央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重组聚焦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以资产重组或无偿划拨等方式在集团层面稳步推进重组整合,而专业化整合则以业务做强做精为目标,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协议转让、战略联盟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

图 3 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的对比

图 3 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的对比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整理

与2021年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重组动作相比,专业化整合是今年央企间合并重组的主流模式。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最后半年,多个央企在诸多领域展开了专业化整合,打造了一批央地合作的新典型,实施了一批产业类央企间协同的新项目,同时两类公司在专业化整合窗口期积极开展非主非优资产的盘活优化。

图 4 2022年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的重要实践

图 4 2022年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的重要实践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整理

比较之下,大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在过去一年仍在大力推动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旨在通过重组整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地相继推动集团企业战略性重组,通过重组、新设集团企业,推动各地国资国企主业归位、产业归核、资产归集,形成战略明确、板块清晰、专业突出、规模适度的布局结构。

图 5 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的重要实践

图 5 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的重要实践

资料来源:中大咨询整理

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下一阶段,国资央企将会持续深化专业化整合,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目标,从“进、退、整、合”四个方面加大力度推进工作,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布局,坚决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资产,深入开展企业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深化央企、央地、国企民企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同时,各地方国有企业也将结合各地实际加快推动强强联合的战略性重组,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同类业务的专业化整合。

三、以上市公司为样板打造现代新国企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主体,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对于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在上市平台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完善治理和规范运作、强化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增进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等四方面作出明确部署,并接连召开工作会议,对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进行部署。

近年来,国资央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数量和经营绩效实现突破,上市平台功能作用有效发挥,治理效能、规范运作和股东回报走在市场前列。截止2022年5月,中央企业共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440户,其中境内超过350户;2022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万亿元,相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21.4%。

图 6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主要成效

图 6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主要成效

资料来源:《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中上协,中大咨询整理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央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贡献了央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且上市公司本身属于中央企业优质资产,在上市公司监管要求下,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灵活的经营体制。针对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的“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将成为打造现代新国企的重要样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仍然是中央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结合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展现状与目标要求,未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将突出完善公司治理、并购重组、分拆上市、股权激励、信息披露五个关键词。

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着力通过出让存量、引进增量、换股等多种方式,继续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依法合规提名董事人选,并全方位加强独立董事队伍建设,持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并购重组方面,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加大力度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同时通过并购重组方式获取关键资源要素,提前谋划中国领先的科技战略产业和资源战略产业优势布局,推动上市公司聚焦主业、调整结构,强化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拆上市方面,持续推进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股权激励方面,运用限制性股票激励、分红等激励工具,在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内不同层级和类型的企业组合开展多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关键岗位核心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上市公司创新发展和业绩提升;信息披露方面,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规范性和全面性,完善信息披露及投资者互动的内容与方式,同时加强ESG信息披露,以ESG信息披露为契机,构建和完善社会责任体系。

四、坚决有力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国资央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要求,内强能力、外强支撑,有效防范化解内外部各类风险,有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内强能力方面,一是落实“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部署。中央企业着力建立健全以基本制度、重点领域合规指南、操作手册等为主体的分级分类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合规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合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合法合规性审查机制、合规报告制度、合规管理评价机制。二是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加强“三化”监管是2022年国资监管大格局的重要工作内容,国资委聚焦“针对性、专业性”加强专业化监管,全面实行权责清单管理,深入开展分类授权放权,并推进全国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建设;聚焦“全面性、系统性”加强体系化监管,统筹落实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促发展、防风险等多重监管目标;聚焦“合法性、合规性”加强法制化监管,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关键抓手,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建立健全国资监管法规体系和工作体系。

外强支撑方面,一是强化国有资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保障水平,确保煤电油气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保供稳价。二是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的金融支持。落实党中央及有关部门关于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工作要求,发挥国资央企在问题企业纾困和不良资产盘活业务领域的丰富经验,化解当前多发的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三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通过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有力缓解产业链中小企业经营压力。

图 7 央企控股外强支撑的主要成效

图 7 央企控股外强支撑的主要成效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中大咨询整理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资央企在风险防范工作上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在合规管理上,中央企业仍然存在合规管理制度不完善、合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三化”监管方面,国资央企分类监管有待深化,授权放权精准度有待提高,监督协同还不够,监督盲区仍然存在等。2023年国资央企将继续坚持内强能力、外强支撑工作方向,一方面从国资与企业两个层面持续加强自身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安全生产、债务、投资等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外部风险的防范与应对中,切实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支撑托底能力,助力防疫、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在稳大局中切实发挥好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作用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相关延伸阅读:

▶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二大主线深度分析新一轮国企改革方向(☜点击阅读详情)

▶  2023年国资央企改革发展的8大重点!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解读——建设篇(☜点击阅读详情)

* 中大咨询集团原创成果,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