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加码。“数字经济”一词分别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去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役正式打响。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困惑,如:
1. 从业务经营层面来看,在进行战略规划和业务经营时,如何准确把握市场动向?
2. 从组织层面来看,如何改进传统组织结构等级制度分明,决策流程繁琐,企业员工创造性不高等问题?
3. 从数据基础层面来看,如何应对企业制定决策时缺乏数据基础或获取的数据信息不够准确,错失市场先机?
从以上三个层面可以看出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为:
1. 在战略、业务以及文化层面与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进行融合;
2. 拥有敏捷力高的企业领导、敏捷组织以及培养敏捷人员;
3. 能够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难题,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
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将其分别归纳为企业的融合力、敏捷力和数据力。
注意,这“三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企业只有多措并举,将“三力”有机统一并全面提升,才能全面增强企业应对数字化时代的适应能力,更好地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水平。
数字化路径“三力”模型
01 数字化转型融合力
融合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战略、业务以及文化层面与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进行融合,即从业务经营层面来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帮助企业准确地判断时代的发展趋势。
企业数字化融合力的三个方面
• 战略融合
企业的战略制定,把握时代趋势最为重要。阿里巴巴的曾鸣博士曾说:“如果你对时代趋势判断错误,那么你所做的决定和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如今,数字化这一趋势也势必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数字时代下的战略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在战略上实现敏捷迭代、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试错等。
企业战略融合度既是一个由企业能力发挥度、企业资源利用度和企业战略理解度三个维度所构成的象限集。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值,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波动,呈现有时提高或下降的趋势。
这三个维度的数据主要由企业定期针对高层团队、中层团队、基层团队三个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企业的资源、能力、战略评价值。企业应时刻关注该指标,以便随时调整和把控战略。
企业战略融合的关键点在于企业需要把握数字化的趋势,改变在战略层面的思维模式、竞争模式和决策模式。
• 业务融合
各行各业为了进一步获取市场资源与份额,纷纷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试图通过移动化、智能化和数据化给目标客户带来更便捷的服务,更实惠的价格和更好的体验。数字化可以优化与目标客户之间的交互,实现产品、流程和数据处理的优化升级,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增强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在业务层面,科技可以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为实现企业的个性化、平台化和智能化服务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各业务与数字化的融合可以从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两个角度来理解,范围也包括了从生产、运营到销售的整个价值链。
从内部角度出发: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企业正在谋求各业务在内部生产和运营等环节上的融合,以充分配置企业人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的盈利面。
从企业外部而言:
业务之间的数字化融合可以是同行业的,也可以是跨行业的,甚至可能是整个市场生态圈层面的协同发展。
• 文化融合
当前,企业面临的环境充满了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新生代员工更具个性,也更具自主性,客户需求更加多样化,供应链上下游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与外界的合作愈发密切,传统的文化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这些变化。
企业要想在行业中获得长久的生存空间,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重塑,重视企业文化与数字化融合。
文化融合即要营造一个支持创新、支持颠覆性思维和探索新思想的文化氛围,要鼓励数字解决方案,支持数字驱动决策,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手段提升业务决策能力,并通过创建跨职能、跨部门的团队提升部门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意识。
同时,还要重视开放文化的建设,重视与第三方供应商、初创公司或客户等外部网络建设合作文化,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扩大客户量,提升客户体验,并及时根据客户反馈开发新产品。
02 数字化转型敏捷力
100%正确的答案和70%正确的答案,哪个是更优解?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工业时代毋庸置疑会是前者,但在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抢占市场先机成为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的关键,因此,或许后者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更优解。
敏捷力是指企业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时,敏捷地应对变革或挑战,快速地做出决策、推出产品,并在市场反馈中及时改进的应对能力,是企业实现数字化的重要推动力。想要提升企业的敏捷力,需要从领导者、组织、人员三方面出发:
企业数字化敏捷力的三个层面
• 修炼敏捷领导者
领导者将企业员工通过各个组织聚集在一起,发布指令指挥着企业的运营,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管理运营模式的决策制定具有决定性作用,“领导者就是企业数字化的天花板”。所以,提升领导者自身素质,提升领导者的敏捷性必不可少。
一名合格的敏捷领导者应当具备敏锐的战略眼光、进行大刀阔斧式坚定改革和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授权与赋能的开阔胸怀、熟悉并了解数字化时代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的数字智慧。
• 打造敏捷组织
敏捷组织即以客户为导向,在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快速又准确地做出反应,并进行合理调整的组织,拥有快速决策、绩效文化、柔性团队、信息透明等特点。
简捷灵活的组织结构更便于企业的日常运作、适应市场变化以及更快速地应对外部商业环境的变革。企业想要构建敏捷组织,就必须在“治理机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人力资源、非正式关系、企业文化”等六个方面做出调整,并以这些调整辅助企业敏捷转型成功。
• 培养敏捷人员
敏捷人员指有较强的敏捷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在企业领导者赋能和放权的基础上,能够拥有充分的工作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帮助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
培养敏捷人员是数字化新时代企业进行转型的关键一步,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要着力改革绩效体系,将员工的绩效和项目联系起来,实现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要主动赋能,敢于放权,给予员工自主权,创造宽容的试错平台;改革培训体系并积极营造开放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加强与专业技能匹配的培训。
03 数字化转型数据力
数据力主要是从基础层面促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从数据获取、数据流通以及数据应用多方面加强数据的利用效率。数据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武器,企业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如难以把原有业务与数字化有效结合、数据信息质量欠佳以及数据过渡分散等数据层面的困难,都要求企业应更重视数据力。
• 数据获取
陈春花教授曾提出:“数字时代,最重要的是信任。”如果没有可信数据,不仅数字化难以实现,甚至可信度较差的数据还会导致企业做出错误决策。
归根到底,数据失去可信度的原因在于数据关系、产生、存储、共享、交换及应用等环节的不规范不统一。企业若想发挥数据力,确保从可靠途径获取数据,明确数据洪流进入企业的标准是其首要任务。
而作为数据洪流输入企业的标准,数据标准规范了数据处理的全流程。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建模、数据建模、标准编制分三步规划属于自己的数据标准体系。(但数据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的有些标准仍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 数据流通
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在于数据流通。然而目前数据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却已经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的“硬骨头”。
比如,海量数据散落在众多机构和信息系统中,形成“数据烟囱”;各机构数据接口不同意,难以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共享被严重阻碍,数据资产相互割裂、自成体系等等。
数据流通的基础是数据的集中管理,企业应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分级、分权限地管控和使用数据,以保障数据资产的安全。
• 数据应用
企业高度结合自身业务和战略需求进行数据应用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数据资源的利用流于形式,数据之“沙”难以汇聚成“塔”。因此,高度结合自身业务和战略需求进行数据应用是企业未来不断改进的方向。
如数据分析建模应用能直接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使得企业的决策更加精准,极大提升企业的决策速度;数据管理驾驶舱能将企业战略落实到行动中并有效地监控企业战略的执行,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快速整理和反应信息,模拟决策结果并对潜在问题进行预警,能够提升团队凝聚力,为企业提供开放共享的工作环境以及透明的绩效评价等。
结语
以上分享的“三力模型”(融合力、敏捷力、数据力),分别从企业的经营、组织人员以及数据基础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打通数字化核心能力,让企业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建立整体认知,打造数字化的核心能力,真正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蓝图。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愿国有企业能抓住时代机遇,激发创新活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快速、高效地完成数字化“华丽转变”。
——本文编自《数字化路径》,2021,由数字化落地与体系化思考深度结合的实践者、中大咨询副总裁谢仁杰与企业数字化资深研究者、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邓斌在对大量案例充分研究之后编撰出版,站在行业最前端的视角来全面、系统梳理,帮助企业家和数字化管理者规避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些中长期问题及容易忽视的陷阱。